欢迎来到共青团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递   >   团情快讯   >   正文

湖南信息职院学子三下乡:让青春在乡土深处绽放光芒

发布时间:2025-07-14 作者:杨娟 来源:院团委 编辑:李芳 审核人: 点击数:

为进一步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锤炼本领、增长才干,以青春之志、青春之智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助力乡村振兴,202576日至12日,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团深入怀化市会同县高椅古村,开展为期7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支队伍立足专业特色与乡村需求,通过科技助农、理论宣讲、教育关爱、产业调研等形式,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服务,为古村发展注入青春动能,更在乡土中国书写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答卷。

乡村调研:让发展真正"有据可依"

为精准描绘高椅古村振兴蓝图,实践团队深入一线开展深度调研。 学子们走进政府、扎根村部、叩开农舍,通过系统专访,全面了解乡村振兴政策在基层的落地情况、古村发展的现实瓶颈与村民的真实诉求。在村党群服务中心,他们作为见习旁听记录,梳理集体经济发展与古建保护的现实矛盾;深入农家,坐在堂屋灶台边倾听村民心声,捕捉土地流转、乡村旅游、青年返乡等关键议题的痛点堵点。

与此同时,科技赋能调研新维度。 实践团队运用先进无人机技术,对高椅古村进行了全方位、高精度的风貌影像采集与记录。 无人机掠过古建筑群、青石巷道与环绕的田园,高清镜头尤其捕捉了杨家大院等重点文物的细节。这些海量影像通过专业处理,生成了覆盖全村的高清正射影像图与三维倾斜摄影模型。这份珍贵的数字档案,为古村的建筑测绘、文化遗产数字化保存及未来科学规划与发展,提供了坚实可靠的视觉资料和空间数据支撑。

科技兴业:让技术真正"落地生根"

湘信学子为高椅村孩子开启科技之窗。 科技兴业组成员精心策划无人机主题科普课,带领乡村孩童以全新视角重新发现家乡——从空中俯瞰熟悉的山水肌理与人文底蕴。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科技梦想的种子,让走出大山的憧憬有了更清晰的翅膀。

科技力量同样赋能传统技艺。 实践团队助力当地非遗传承人,搭建起通向更广阔天地的直播桥梁。精心准备的航拍素材化作生动的宣传片,让剪纸等传统手工艺的魅力跨越山水,吸引更多关注,带动产品销量显著提升。

技术服务直抵生活所需。 队员们化身电器医生,背起工具包深入农户,开展义务维修活动。数十台罢工的家电在他们的巧手下重获新生。这技术,真顶用!老农摸着重新轰鸣的脱粒机,道出了最朴实的认可。科技,就这样在古村落里化作了温暖人心的实在力量。

教育关爱:让知识真正“点亮童心”

梦想的种子正在高椅古村孩童心中破土而出。 教育关爱组通过系列特色课程,悄然为孩子们打开了看世界的另一扇窗。最触动队员们心灵的,是课堂上孩子们关于未来的声音。当被问及长大想做什么,一声声我长大要当老师!我要当警察!我想当军人!的回答响亮而坚定—— 这充满希望的声音,与去年实践团在此听到的孩子们普遍提及的保安保姆等相对局限的职业想象形成了强烈反差。 这份视野的拓展和梦想的萌芽,让在场的每一位队员深感欣慰与动容。

这份感动在汇报演出时达到了顶点。 当稚嫩的童声清澈嘹亮地齐唱《我和我的祖国》,那份对家乡、对未来的赤诚情感,让所有队员热泪盈眶。留下的300余册图书和80套科学实验包,如同点亮的心灯,将持续照亮这些乡村孩子探索更广阔未来的道路。

理论宣讲:让政策真正“飞入万家”

政策宣讲的足迹,深深印在高椅古村的青石板路上。 实践团队的理论宣讲组没有止步于集中宣讲,而是带着政策大礼包走进家家户户。队员们手持精心制作的宣传册,用最朴实的乡音,面对面为村民解读关乎切身利益的全省防范非法集资知识、反电信网络诈骗要点以及国家助学贷款政策。

在农家堂屋、在田间地头,队员们耐心讲解如何识别非法集资陷阱、守护好钱袋子,普及最新的电信诈骗手法和防范技巧。对于有子女即将升学的家庭,他们详细解读助学贷款的申请条件、流程和优惠政策,让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的国家承诺清晰落地。原来娃读书还能这样借钱,利息还这么低!一位家长听完助学贷款政策后,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这种送策上门的方式,让原本可能被忽略的政策条文,变成了村民听得懂、用得上的定心丸及时雨,真正打通了政策落地的最后一米

民族团结:让文化真正“活态传承”

实践团队民族团结组深入侗寨,探寻文化根脉。 队员们走访侗族家庭,系统记录独特的建筑(如鼓楼、风雨桥)、服饰纹样、节庆习俗与饮食文化,在点滴细节中感知民族智慧。

特别聚焦国家级非遗——侗族傩戏。 拜访传承人,详细记录这一古老祭祀舞蹈的起源、演变、面具制作工艺及表演程式。观看排练、聆听传说,深刻理解其祈福禳灾、凝聚族群的文化内核。没想到年轻人对老祖宗的东西这么感兴趣!老传承人看到学子们认真记录时的欣慰,正是文化传承的希望。

此次走访,不仅增进了青年学子对侗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尊重,也为完善非遗档案、促进民族交流贡献了青春力量,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团再次踏上高椅古村的土地,这已是这支队伍连续第二年在此开展实践活动。七天的朝夕相处,让这场青春与乡土的"双向奔赴"愈发深厚动人。队员们带着满腔热忱和专业知识而来:无人机航拍为古村绘制数字档案,科技课堂为孩童打开认知新窗,家电维修为乡亲解决生活难题,政策宣讲为村民送去暖心服务,文化调研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力量。而这片土地也以最质朴的方式回馈着年轻学子:侗寨老人讲述的傩戏传说让他们感受到文化传承的使命感,留守儿童齐唱的《我和我的祖国》让他们热泪盈眶,老乡一句"这技术真顶用"的赞叹让他们体会到专业价值的真谛。

这场实践远不止于单向的付出与帮扶,更是一次深刻的相互教育与共同成长。高椅古村用它的历史厚度和人文温度,教会了年轻学子读懂乡村振兴的时代意义;而学子们用创新思维和专业技能,为古村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当实践团整理出全村首套三维数字档案时,当孩子们兴奋地描述未来要当老师、警察的梦想时,当非遗传承人欣慰地说"年轻人愿意学老手艺"时,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交融,正是新时代青年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最美写照。

离别之际,服务团与高椅古村许下深情约定:要将"三下乡"变成"常下乡",让这份情谊跨越时空持续生长。正如带队老师所说:"我们带来的不仅是七天的服务,更是一份长期的承诺。"在这片充满希望的乡土上,湖南信息职院的青春力量将持续涌动,与高椅古村共同书写校地合作、振兴乡村的动人篇章,让"双向奔赴"的故事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芒。



版权所有  ©  2012-2013  共青团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  湘ICP备05009865  湘教QS2_201212_00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