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我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在高椅古村的暑期课堂里,专门开设了教孩子剪窗花的课程,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传承民间艺术。
“窗花是中国民间剪纸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每逢过年过节,人们总会贴上窗花,增添喜庆氛围。” 课堂上,实践团成员一边示范,一边讲述窗花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裁剪的要点,并拿出准备好的红纸和剪刀,教小朋友们勾勒轮廓、裁剪线条。
孩子们听得认真,学得投入。他们小心翼翼地拿着剪刀,按照讲授的方法尝试着。有的孩子在折叠纸张时反复比对,力求整齐;有的孩子在裁剪时屏住呼吸,生怕剪错一丝一毫。当第一张属于自己的窗花作品完成时,孩子们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你看我的窗花,有好多小花瓣呢!”“我的窗花像一朵小花,太好看了!” 孩子们互相展示着自己的成果,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以前只在过年时见过奶奶贴窗花,不知道是怎么剪出来的,现在自己也能剪了,感觉特别神奇。”10 岁的杨嘉欣拿着自己剪的窗花,开心地说道。
通过课程,孩子们不仅学会了一项新技能,更对非遗文化有了直观的认识和了解。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让这项传统技艺在孩子们手中得到传承和发扬。未来,实践团还会在暑期课堂中融入更多非遗元素,让乡村的孩子们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成为非遗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授课现场

作品展示